随着圣火缓缓熄灭,第十四届全运会于9月27日晚在陕西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正式落下帷幕,本届全运会以“全民全运 同心同行”为主题,历时12天,共设54个大项、595个小项,吸引了来自全国37个代表团的1.2万名运动员参赛,创下了全运会历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参赛人数最广的新纪录,在这场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体育盛会上,运动员们奋勇拼搏,屡破纪录,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体育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潜力。
9月15日晚,第十四届全运会在西安奥体中心盛大开幕,开幕式以“奋斗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通过极具陕西特色的文艺表演,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体育的激情活力,主火炬由奥运冠军苏炳添、张雨霏等优秀运动员共同点燃,象征着中国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本届全运会赛事精彩纷呈,多项全国纪录甚至世界级成绩被刷新,在游泳项目中,汪顺在男子200米混合泳中以1分55秒00的成绩夺冠,并打破亚洲纪录;张雨霏延续东京奥运会的火热状态,包揽女子100米、200米蝶泳金牌,田径赛场上,苏炳添以9秒95的成绩夺得男子100米冠军,再次证明“亚洲飞人”的统治力;巩立姣则在女子铅球比赛中投出19米88,轻松卫冕。
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传统优势项目同样竞争激烈,樊振东在男单决赛中击败马龙开云体育官网,夺得个人首枚全运会金牌;陈梦、孙颖莎、王曼昱等国乒主力也展现了极高的竞技水平,跳水赛场上,全红婵、陈芋汐等新生代选手延续奥运辉煌,包揽多项冠军,展现出中国跳水“梦之队”的强大实力。
本届全运会的一大亮点是更加注重全民健身与群众体育的推广,赛事首次设立了群众赛事活动,包括广场舞、太极拳、羽毛球等19个大项,吸引了全国各地业余选手的积极参与,全运会还创新性地设置了“跨界跨项”选拔机制,鼓励更多运动员尝试不同项目,拓宽体育人才的培养路径。
在赛制方面,本届全运会取消了金牌榜和奖牌榜的排名,转而强调“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的办赛理念,引导各代表团更加注重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这一改革获得了广泛好评,被认为是中国体育从“唯金牌论”向“健康体育”转型的重要一步。
作为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举办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第十四届全运会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保障赛事顺利进行,5G网络、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赛事直播、裁判判罚、安全防控等领域,提升了比赛的公平性与观赏性,组委会还采用了“无纸化”办公和电子门票系统,减少资源浪费,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在场馆建设方面,西安奥体中心、延安体育中心等新建场馆均采用环保材料与节能技术,部分场馆赛后将向公众开放,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场所,这种“赛用结合”的模式,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也为城市体育基础设施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届全运会上,一批“00后”小将崭露头角,成为中国体育的新生力量,14岁的跳水天才全红婵延续奥运会的完美表现,夺得女子10米台冠军;17岁的游泳小将唐钱婷在女子100米蛙泳中刷新全国纪录;19岁的短跑新秀李玉婷在女子200米比赛中跑出个人最佳成绩,这些年轻选手的崛起,预示着中国体育的未来充满希望。
许多老将依然坚守赛场,用拼搏精神诠释体育的魅力,34岁的马龙在乒乓球男团比赛中带领北京队夺冠,展现“六边形战士”的不朽传奇;32岁的铅球名将巩立姣实现全运会三连冠,证明自己仍是该项目当之无愧的王者,他们的坚持与热爱,激励着更多年轻运动员追求卓越。
9月27日晚,第十四届全运会闭幕式在西安奥体中心举行开云官网,仪式上,组委会对本届赛事的成功举办给予高度评价,并向所有运动员、教练员、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致以敬意,下一届全运会将于2025年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联合举办,这将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由多地共同承办,标志着中国体育事业进一步走向开放与协作。
第十四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巴黎奥运会周期的备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场体育盛宴中,我们看到了顶尖运动员的卓越表现,感受到了全民健身的热情,更见证了中国体育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坚定步伐,中国体育将继续以全运会为舞台,书写更多辉煌篇章。
下一篇:暂无
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