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0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参与了这场盛事,经过激烈角逐,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莱盖塞以2小时05分18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并刷新了赛会纪录,女子组冠军则由肯尼亚选手佩雷斯·杰普契奇尔获得,成绩为2小时20分45秒,本次赛事不仅展现了高水平竞技,也体现了全民健身的热情,成为金秋北京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赛事规模创新高,保障措施全面升级
今年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是自2019年以来的第五次举办,参赛人数创下历史新高,组委会在赛事组织、安全保障和医疗服务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赛道沿途设置了15个补给站,配备超过2000名志愿者,确保选手能够顺利完成比赛,赛事还引入了先进的实时追踪系统,观众可通过手机APP随时查看选手的位置和成绩开云体育下载。
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在赛前发布会上表示:开云APP“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我们希望通过赛事推动全民健身,同时向世界展现北京的热情与活力。”
非洲选手包揽男女冠军,中国选手表现亮眼
男子组比赛中,塔德塞·莱盖塞从起跑阶段便展现出强劲实力,半程过后便甩开大部队,最终以2小时05分18秒冲线,将原赛会纪录提高了近1分钟,赛后,他激动地表示:“北京的氛围太棒了,观众的热情给了我很大动力,这条赛道非常快,我很高兴能在这里创造新纪录。”
女子组方面,肯尼亚名将佩雷斯·杰普契奇尔凭借最后5公里的强力冲刺,以2小时20分45秒的成绩夺冠,中国选手张新艳以2小时26分33秒获得第四名,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也成为本届赛事中表现最突出的本土选手。
业余跑者热情参与,赛事凸显全民健身理念
除了专业选手的精彩表现,业余跑者的参与也为赛事增添了更多色彩,来自上海的公务员李先生是首次参加全马比赛,他以4小时12分完赛,他告诉记者:“虽然成绩一般,但能站在天安门前起跑,已经是人生难得的体验,我会继续坚持跑步,明年再来挑战自己。”
赛事还特别设置了公益跑环节,吸引了众多社会名人和企业团队参与,据统计,本次马拉松通过公益报名筹集的善款将全部用于偏远地区体育设施建设。
赛事经济效应显著,助力城市发展
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不仅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也为北京旅游业注入了新活力,比赛期间,全市酒店入住率较同期增长30%,餐饮、交通等行业均受益明显,多家国际品牌借助赛事平台展开营销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北京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体育+旅游”模式,打造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赛事IP,推动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
环保理念贯穿始终,绿色赛事获好评
本届马拉松赛积极响应低碳环保号召,赛道沿途取消了塑料瓶装水,改用可降解纸杯,组委会还与环保组织合作,对赛事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力争将生态影响降至最低,这一举措赢得了参赛选手和市民的广泛好评。
国际田联代表在赛后评价道:“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组织水平堪称典范,无论是竞技性还是公益性,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标准。”
展望未来:赛事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随着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成功举办,这项赛事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组委会透露,明年将考虑增设更多组别,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跑者参与,赛事也将与更多国际马拉松展开合作,推动全球跑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对于中国马拉松运动而言,本次赛事的成功不仅提升了竞技水平,更激发了大众的参与热情,正如中国田径协会主席所言:“马拉松是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我们希望通过赛事让更多人爱上跑步,享受健康生活。”
秋日的北京,因马拉松而充满活力;未来的赛道,也将因无数跑者的脚步而更加精彩。
添加微信